1.中国内地“赏花经济”日渐升温催热乡村旅游是怎么回事?

2.汤山七坊的催热乡村旅游

体育赛事催热乡村旅游_乡村体育旅游发展

据报道,2017年青海游系统努力按照省委省的安排部署,树立“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新理念,进一步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不断释放旅游业的动力和活力,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一流品牌,推动全省旅游业发展全面提档升级,全域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130.4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347.01亿元,增长22.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23.95万人次,增长20.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4.42亿元,增长22.6%;接待入境游客6.45万人次,增长0.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806.27万美元,增长16.0%。

同时,青海全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打造茶卡、龙羊峡、东峡、拉加、俄堡等全省10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和名镇建设,深挖乡村旅游,拓展全域旅由景区向乡村、由城市向农村广泛覆盖。并推出超过100项各类活动催热冬春季旅游,提高旅游有效利用率。

在全域旅游引领下,全省旅游业不仅扩大了新,增强了新内涵,而且打造出了新增长极,并推出超过100项各类活动催热冬春季旅游,提高旅游有效利用率。

中国内地“赏花经济”日渐升温催热乡村旅游是怎么回事?

重渡沟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景区如何带动乡村运营?重渡沟这么做!

重渡沟地处河南省栾川县东(北)部山区,全村共有367户1455口人,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1999年正式向游人开放,历经二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依靠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渡沟现象”,走出了一条“以旅促农,以旅惠农,以旅富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目前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生态文明村。

全村95%以上的农户从事乡村旅游,户均年收入超2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近年来,重渡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活用“加减乘除”法,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先后刊发《生态饭才是长久饭》、《用生态之美引领发展之变》,央视以好风景带来好“钱景”为题,对重渡沟乡村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报道。

一 加法:以游客为中心,增加旅居舒适度

一是接待环境质量和休闲设施做加法。 对天鹅湖湖面及周边区域实施灯光亮化工程,推出5D灯光秀,打造夜游休闲体验空间;投入7000万元,建设日处理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投资2000万对公厕、标识标牌、景区主干道等进行升级改造,修建竹林步道5公里;开展民宿提升工程,引导村内近100家精品民宿提升休闲环境、景观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除食宿以外的服务项目占比。

二是文化创意和品牌特色做加法。 投资700万元建成马海明先进事迹展览馆,传承弘扬海明精神;发展书香客栈13家,与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携手共建重渡沟分馆,去年5月运营至今,吸引家庭游、亲子游群体进馆1.5万人次;开展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活动,引进大学生团队,结合栾川本地非遗文化,打造栾小福栖迟玖宿豆腐主题民宿、槲叶照驿烟雨云舍槲包主题民宿、溪上鹊鸣非遗剪纸主题民宿,在农耕村打造“一线织忆”土布织艺体验非遗赋能空间、如意醋坊、“竹里·竹礼”竹编坊,土陶坊、耕织记忆农耕馆;与洛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重渡沟“重礼”系列文创产品。

三是营销和销售方式做加法。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之下,重渡沟以“月月有主题、天天有演出、能参与”为目标,持续举办音乐啤酒节、乡村美食街、山谷音乐节等节会活动,推出重渡沟景区旅游年票,积极参与奇境栾川暑期惠民、“一元游栾川”消费券、文旅行业免门票促销费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拉动景区住宿、餐饮、购物等二次消费,催热旅游市场;建立自媒体宣传矩阵,通过内外奖励制度激励、网红达人、话题创建、网络直播、发布、游记攻略、达人带货等方式,提高重渡沟的线上人气和销售。

二 减法:

以环境为红线,淘汰不协调元素

一是减少接待床位数量,提升入住品质。 将民宿的房间数量控制在14间以下,提高房间舒适度,引导群众理解“有舍才有得”、“宁要一人住十天,不要十人住一天”朴素的民宿经营理念,实现减量不减效。

二是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减少对自然环境过分索取。 将规划设计作为开办民宿的前置条件,聘请30多名专业设计师和策划专家为民宿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引入“轻装修重装饰,装修装饰材料乡土化”的理念,以游客需求为核心,扩大休闲空间,搭建游客入住期间的生活场景,消除了乡村管线乱走,空调机满墙挂和宾馆设施不断拆拆建建的乱象。

三是减少繁琐的入住程序,提供网络一站式服务。 与OTA平台对接,将民宿进行有效整合,搭建重渡沟智慧旅游平台,将民宿的位置信息、产品数量、设施情况、价格信息、服务信息、房态信息等游客关注所有资料进行免费集整合,设置“门票+”、秒杀、福袋等多项抖音直播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助力民宿线上销售。

三 乘法:以效益为目标,赋能乡村新内涵

一是抱团发展,精准定价、避免恶性竞争,实现经济效益的乘法效应。 景区和村联合成立旅游管理服务协会,制定推出《重渡沟民宿建设管理办法》,从民宿建设、民宿开业、民宿价格核定、民宿价格管理、民宿超值服务管理、民宿餐饮管理、民宿网上销售管理、民宿宣传、民宿培训、违规处理等方面规范管理,引导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运用新媒体和活动营销,实现营销费用与营销效果的乘法效应。 连续成功举办13届音乐啤酒狂欢节和5届乡村美食节已成为中原地区独树一帜和强大影响力的暑期夜游品牌;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引入栾川手工粉条制作技艺、栾川豆腐制作技艺、端午节习俗(槲包)、独角兽、背桩等非遗项目11类,开展非遗展演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互动,扩大文旅产品消费。

三是狂刮“头脑风暴”。 引进设计师、策划师、成功民宿主、文旅融合专家入户培训指导,培养新重渡沟人,实现人才培训效果的乘数效应;分级分批定期对民宿主进行礼仪礼节、服务技能、盈利模式、成本管理、优质服务等培训,积极参与各级文旅部门组织的旅游培训,参与全国民宿大会、洛阳市五星酒店赋能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美好乡村头部”网络公益培训启动仪式暨网络民宿培训班,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四 除法:视品牌为生命,刀刃向内割“毒瘤”

除掉不应该收的钱(譬如,上厕所要钱、接开水收钱等);除掉不合理的价格,挤干水分、明码实价,执行农家乐按星级最高限价,民宿最低限价、土特产品最高限价,生活必需品和旅游纪念品指导价,餐饮菜品统一定价;除掉乡村旅游接待陋习(譬如拦路拉客,菜品城市化);坚决除掉乡村旅游接待中的“害群之马”,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价格方面投诉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建立共同的荣辱观念,树立品牌形象。

开展民宿星级评定,实行星级定价,明码标价,每年进行一次复核,进行动态管理;承诺凡是到重渡沟消费的游客,在景区内任何地消费,只有发现有质量问题、服务态度问题、价格问题,均可以向重渡沟景区投诉,问题属实,景区将现行给予消费价值二倍的赔付;通过给民宿挂流动红旗,定期让游客对家庭宾馆卫生、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等进行评比打分,服务质量好坏由游客说了算;开设重渡沟手机报,设置光荣榜和曝光台,设置见义勇为奖、拾金不昧奖、最受委屈奖,对景区内从业人员中发生的正能量进行现金奖励,并大力宣传,对景区内不文明现象、游客投诉进行曝光通报,树立一荣俱荣的良好道德风尚。

下一步,重渡沟将以产业提档升级为重点,景村团结一致,抓好乡村振兴机遇,强化乡村运营,实现景区、村、村民三方受益。

一是盘活集体资产,加强外来商户的管理 ,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有收益,对已建成的村集体经济项目食品配送中心、洗涤中心通过招商,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提升乡村运营水平,发挥好协会职能 ,规范景区各类旅游经营单位经营行为;规划调整好本村土地,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延链补链,瞄准夜经济、文旅文创、研学、亲子、康养等业态趋势,谋划实施旅游产业项目。

三是打造中原民宿集群。 提升民宿发展的质量,培育甲级、乙级精品民宿,引领重渡沟民宿向集约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一批网红民宿,培养锻造一批高水平的民宿经营人才,真正使重渡沟民宿品牌叫响中原,影响全国。

汤山七坊的催热乡村旅游

甘肃天水“桃花会”、江西婺源油菜花海、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最美人间四月天,中国内地各大城市“以花为媒”,推出多条赏花乡村休闲旅游线路,吸引海内外游客赏花踏青。“赏花经济”日渐升温,为颇受青睐的乡村旅游再添一把火。

进入4月,甘肃临夏永靖县刘家峡古城新区如意公园和南滨河路景观带的郁金香竞相开放,红黄粉紫,姹紫嫣红,俏丽争春。 

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香。今年,甘肃“桃乡”天水秦安举行为期一个月的“桃花会”,按花期开放顺序依次在6个主景桃园开展踏青赏花、泼墨写花、赋诗吟花、科普育花等活动,该地成为国内旅行社推广的热门短途线路。

又逢周末,秦安农家乐住宿预定火爆,“桃花经济”升温。兰州“80后”上班族刘静上周便预定了在秦安的住宿,“春暖花开,趁机带孩子来户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让自己暂离城市的喧嚣,体会农村的淳朴,这也是众多都市人的心声,相信这种乡村旅游会越来越受欢迎”。

樱花、海棠、油菜花、杜鹃花、牡丹……4月,从南到北,中国各地春花争奇斗艳,各大赏花景区游人如织,“赏花+乡村旅游、赏花+古镇游、赏花+休闲体验游”等也已成为旅行社推出的热门旅游产品,颇受游客青睐。

在2017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中,南京市旅游委把梅花、樱花、月季花等应季花期产品“嵌入”旅游线路中,设计推出以“花样南京新鲜体验”为主题的南京春季赏花新品线路,拉开春季旅游序幕。

西藏林芝市林芝镇嘎拉村的牧民也“交了桃花运”。2017年林芝第十五届桃花旅游文化节已启幕,桃花和雪山交相辉映,林芝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感受最为纯真而原始的民族乡村风情。

近年来,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规模和速度进入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2017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披露,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人民币,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

古韵十足的石板路将各色手工作坊、农家乐串珠成链,挂着沪、浙等地牌照的小车在停车场一字排开,这一切,让人不敢相信,如今小有名气的江宁区汤山七坊一年前曾是一个基础设施落后的闭塞村庄。

一年里,七坊完成了从落后村庄到省级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的华丽转身,实现全村人均年增收10000元,带动周边地区近百人就业,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金花村”的打造。去年年初,汤山街道投资4000多万元整修七坊环境,修路清塘,并对村民住宅出新,为这里的民居改水、改厕、改灶、改圈,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实现村庄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硬件合格了,如何发展好乡村休闲游?成为街道最为关注的问题。“各地都在搞乡村旅游,我们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带领农民致富。”汤山街道旅游办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对其他地区乡村旅游市场的调查,发现手工制品、农副产品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街道决定恢复打糕、磨豆腐、榨油等传统手工艺,发展七坊特色旅游。

“这个榨油机,都被我埋到土堆里几十年了,没想到现在这么多城里人争着要看它!”在挂满了“油”字小旗的油坊门口,老板潘永宝满脸笑容,正操作着一台老式榨油机。潘家祖上就是榨油的,过去当地村民也都在潘家油坊打油。但是,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这种手工作坊很快就被淘汰了,潘永宝把这台工具扔进了杂物间,一扔就是几十年。在街道干部的鼓励下,潘永宝从杂物间清理出了榨油机。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台老式榨油机一摆在院里,马上就吸引了很多人。潘家油坊生意火爆,很多人慕名而来,指名就要手工榨油。“一年下来大概挣了十来万,从来没想过榨油还能赚大钱。”跟潘永宝一样,村里的几个老手艺人也都纷纷拾起了老本行,把原来的作坊重新开张了。豆腐坊、粉丝坊、糕坊……每逢周末,小小的作坊里总是挤满了特地前来购买“土货”的城里客人。

村里环境改善了,又有老手艺吸引游人,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回家把闲置的房子利用起来,开农家乐、农家旅馆。

走进挂着“食家庄”招牌的郑堂虎家,曲径通幽的徽派农家小院被收拾得整洁漂亮。55岁的郑堂虎之前是个货车司机,看到家乡旅游发展迅速,他毅然决定卖掉货车和爱人一起办农家乐。“我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张罗菜馆,周末生意很火,尤其是现在,来七坊踏青的人很多,不得不请几个亲友来帮忙。”郑堂虎和爱人张公凤忙里忙外,脸上流露出的是发自心底的喜悦。